|
氫氣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學能源載體,憑借高能量密度、零碳排放及高轉化效率等優勢,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。電解水制氫是實現“綠氫”經濟、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的關鍵途徑,而開發高效、穩定且具備規?;瘧们熬暗碾娊馑呋瘎┦墙档湍芎呐c成本、突破產業化瓶頸的關鍵技術核心。
近日,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慎龍團隊在金屬有機框架(MOFs)電極規?;苽浼半娊馑畱梅矫嫒〉猛黄?。研究人員通過室溫電沉積規?;苽涔に嚕瑢崿F了分鐘級快速合成400cm2大尺寸MOFs電極,并將其應用于堿性電解水體系。該電極展現出低至4.11kWh Nm−3 H2的電解能耗,且能夠實現長達5000小時的穩定運行。實驗表明,該MOFs電極的優異性能源于鈰(Ce)摻雜構建的雙金屬結構賦予的獨特理化性質,即Ce的引入可通過3d-2p-4f軌道相互作用調控Co的電子結構,從而增強對關鍵含氧中間體的化學吸附,并顯著加速陽極氧析出反應動力學。與傳統無機催化劑在高活性與規模化制備難以兼顧的局限不同,CoCe-MOFs電極通過電子結構調控與快速規?;苽洳呗?,實現了效率、穩定性及成本的協同突破。
該研究通過多維度先進表征與理論計算,揭示了金屬摻雜對電子結構、反應路徑及催化性能的分子級調控機制,并構建了從材料微結構設計到宏觀規?;苽涞睦碚摌蛄海瑸镸OFs電催化劑實際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。下一步,研究人員將持續探索催化劑工程化放大研究,進一步優化制備工藝與器件集成方案,推動其在大規模綠氫生產中的實際應用。
相關研究成果以Scalable metal−organic framework−based electrodes for efficient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為題,發表在《自然−化學工程》(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)上。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的支持。

鈷鈰金屬有機框架電極結構及堿性電解水系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