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秋收時節,稻谷歸倉,遍地金黃的秸稈如何科學處理,成為廣大農民朋友共同關注的話題。以往,秸稈焚燒污染環境,隨意堆放占用土地,還易引發病蟲害,影響來年耕種。如今,楊林市鎮向豐嶺村創新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倉,探索出了一條"包袱"變"財富"的鄉村振興新路徑!

推進從“包袱”到“財富”的綠色轉型
過去,農作物收割后的秸稈處理一直困擾著村民。露天焚燒不僅污染空氣,更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。為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,向豐嶺村“兩委”通過多方調研和集體決策,投資14余萬元在南干渠旁修建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標準化鋼構秸稈倉庫,并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。
這座現代化倉庫配備專業打捆機等設備,可將打包后的秸稈集中儲存、適時出售。該項目不僅有效緩解了秸稈禁燒的工作壓力,還帶動本村數臺旋耕機、整草機投入秸稈收儲作業,吸納約15名勞動力參與整草和搬運工作,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收益。
探索"一站式"服務下的增收新路徑
為實現秸稈整草離田率100%的目標,向豐嶺村創新推行"一站式"服務模式。需要收割服務的農戶可通過各村組長預約,由村農業主任統一調度機械車輛下田作業。所有整草由專人收集、打包,并運至南干渠秸稈綜合利用倉庫。凡經村“兩委”安排收割的田塊,均可享受相應補貼。
農戶也可將晾曬三天以上的干草自行捆扎整理后運至倉庫,按每噸價格由村集體統一回收。這種靈活的方式既保證了秸稈離田效率,又給了農戶更多選擇空間。

成就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鄉村新畫卷
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,秸稈不再是令人頭疼的負擔。夏收前夕,村組干部帶頭簽訂禁燒協議和承諾書,確保稻谷收割與打捆作業無縫銜接。如今,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顯著轉變,從過去的"不愿離田"到現在的"主動參與"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村民通過出售秸稈直接獲利,參與儲運環節的還能實現"家門口就業"。新時代村“兩委”奔走在鄉間小路,開展禁燒宣傳、巡查和勸導活動,成為秋收季節里最亮麗的風景線。
從"處處冒煙"到"點草成金",楊林市鎮向豐嶺村通過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倉,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,更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。這座小小的倉庫,承載著農民增收的希望,守護著鄉村的藍天沃土,正在繪就一幅產業興、生態美、百姓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! |